对于一个挑嘴的吃货来说,每到一处必然会找到最诱人的美味。
原本以为高原能种植的不过是青稞和土豆这种方便长期保存的农作物,万万没想到,娇嫩欲滴的草莓也能生长在高海拔地区,新鲜的食物最能诱惑味蕾。
走到田间地头摘草莓,几乎是用一种最为简便的方式,让远离乡村生活的人,能快速找到丰收带来的满足感。
新鲜采摘下来的草莓因为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运输和存放,自然保留了鲜果最原始的味道。
惊艳,不过如此。
图/结巴乡的草莓“新鲜事”
在高原种草莓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结巴乡,有许多小院子,这些小院里整齐分布着温室大棚,金珠扎西在自己的大棚里一边摘着草莓一边向我们介绍:这片草莓地他已经种了六年多,刚开始没有种植经验,对口帮扶的农业专家就手把手教他种植,一直到他完全掌握草莓的种植技术。
现在他每天都从早忙到晚,浇水、除草、移栽......一系列程序,他一点都不马虎。在扎西的悉心照顾下,草莓挂果、渐渐成熟,扎西一家也能通过草莓改变自家的生活。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扎西已经从门外汉变成了一个草莓种植“专家”。
图/金珠扎西和他的草莓地
这些看似普通的大棚与我们平常见到的半圆拱形大棚不同,这里的温室大棚三面是墙,从背面看和一间小房子没什么不同,等到走近才知道,这其中大有文章。
由于西藏昼夜温差大,要想在夜晚气温最低时,温室里还能持续保温,做好本身的防御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种大棚采用三面环绕的方法,能最大限度地抵御寒风的侵袭。
图/草莓大棚
而没有被围住的那一面,从墙根开始一直延续到顶棚,搭上框架,罩上保温膜。薄薄一层既能让阳光穿过,又能起到“保温”的作用。
温室里种植草莓和别的地方没什么两样,还没成熟的草莓秧苗被仔细包裹住,目的是锁住水分和肥料。大片的草莓苗长得正旺,绿油油的果苗上,开着不少白花,偶尔可见鲜红的草莓,还有一些青里带红的果子,嫩嫩的,不时迎来阵阵香甜的草莓味,让人垂涎欲滴。
图/草莓
在结巴乡里,这种根据草莓种植的特性盖起的大棚还有30个,在这里不仅能购买到从地里才摘出来的新鲜草莓,你还能走进温室大棚,亲自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所以也吸引了不少去“尝鲜”的人。
“新鲜果”
高原上的草莓并不都有标准“体重”,单颗草莓的重量控制在20到25克之间,由于在温室里长大,也会偶尔出现“空心草莓”,这些都跟温度过高、施肥过多有关。而长相奇怪的草莓大多是因为授粉不均造成的,所以长出“奇怪的”草莓也很正常。
图/刚摘下来的草莓
在结巴乡种出的草莓个头不大,当脚踩进草莓地的时候,一个个红色的果子探出小脑袋,他们有的还没完全成熟,但大部分已经以自己最美的姿态,在迎接客人的到来。稍微翻开叶子就能找到已经成熟的果子。沿着果蒂稍微往上一点轻轻掐下,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新鲜摘下的草莓了。
口感上的差别,就是在海拔3600米的地方种出的草莓和平时我们吃到的草莓不一样的地方。没有那些复合出来的味道,更多的是草莓本来的酸甜。更神奇的是,果子还没带回家,放在包里都会散发出那种草莓独有的香气。等到洗过之后,挂着晶莹的水珠,就更想赶快放在嘴巴里,感受那种馥郁的滋味。
“新鲜生活”
平常咱们去摘草莓,每斤的价格从20元到50元不等。但在海拔平均海拔3600米的结巴乡,摘一斤草莓的价格只需要25元。这些草莓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有。别小看了这一斤斤草莓,它们可以带动结巴乡的旅游收入,很多人都会为了摘草莓慕名而来。光去年,这一个草莓大棚,就为单个家庭增加收入将近两万元。看着还在草莓温室里忙活着的乡亲们脸上露出的笑容,能感受到他因为“农业创新”而收获到的幸福。
图/草莓丰收
在高原种植水果本身就是一件新鲜事,这意味着在高海拔地区生活的人们,从此便有了除了土豆、白菜和萝卜之外的新选择。
在乃东,很多市面上能买到的苹果、桔子、鸭梨这些常见的水果,大多是从四川等地引进过来,连水果店的名字都被打上“某地”水果的招牌以显示水果的来源地。像草莓这样不易存放的水果在市面上其实很难见到。而现在,有了结巴乡的种植基地,在家门口就能吃到新鲜草莓,甚至很多人还专门开车去体验采摘草莓的乐趣。这是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虽然现在才刚刚开始,但我们能看到,这也许正是未来在乃东新的休闲生活。
青稞 土豆 农作物 草莓 高原种草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