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本届州委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推进甘孜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州委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个关键、三件大事、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和建设“六个小康社会”“四个甘孜”总体谋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继续巩固了甘孜藏区静悄悄地发生历史性根本性变化的工作成果。
今年以来,全州紧紧围绕“泸定县摘帽,366个贫困村退出、11787户48524名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狠下“绣花”功夫、做实“过细”工作,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成效明显,夏季攻势全面铺开。
在海拔4000米的世界高城理塘,今年许多人吃到了产自当地的新鲜蔬果,茄子、番茄、三月瓜、西瓜,从此不在是所有的蔬菜瓜果都跋山涉水而来。在甲洼镇,由理塘县玛吉阿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集中打造的玛吉阿米花园农庄里,一串串的西红柿和西瓜让人垂涎欲滴,在如此的地区盛产这样的农作物,着实让人惊喜不已。
村民洛绒曲珍正在大棚里忙着农活儿,曲珍来到农庄里的大半年时间,从一个只会干家务活儿的腼腆小姑娘到现在学会了许多精耕细作的种菜技术,获得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和曲珍一样在农庄里务工的有40多人,同时公司在下依村建设了十个大棚,建设完成后以每年15万的价格从村里租赁了过来,构建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以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在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达到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资产股权量化改革,盘活资金量化股权,培育农民收入新型增收的目的。
这样,村里有了集体经济,村民们也每年可以分红租金。公司还以6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当地土地1050亩,以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发展当地经济。
在道孚县冻坡甲村的草莓基地,夏草莓的采摘吸引了许多的买主。
今年3月,在成都光大银行、四川省公安厅、成都师范大学等各方的帮助支持下,冻坡甲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吸收14户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发展夏季草莓种植。村民杨俊华在基地找了一份不出家门的稳定工作,不仅可以在从基地请的专家手里学习种植经验和技术,还能有不错的经济收入。
家住道孚冻坡甲村的杨俊华曾经是这里的贫困户,但自从冻坡甲村开始种植草莓,杨俊华每天心里都是乐滋滋的,因为目前村里请他负责管理的这片草莓基地已经进入了采摘期,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买主。
杨俊华拿出一个本子说道:“这个本子上记录的是当地村民在这个基地打工的明细,以后就依照这个工本给大家给钱结账。”
据杨俊华介绍:“6月7号就第一批,以后就五六百,三四百,最多一批卖了两千多,目前已经一个多月了,卖了七千多。”
除了杨俊华,村里其余的13户贫困户也在基地打工,主要负责草莓种植、除草、施肥、采摘等工作,务一天工可以挣到70块钱。
草莓种植基地采取的是产出经费为14户精准扶贫对象进行分红的“六统一分”草莓种植产业模式。4亩地,预计每亩地可产出草莓700斤,每斤市场价70元,每亩地可产出49000元。
如果能科学种植,按质收成,大约能产出经费224000元。除去草莓种苗支出、工人工资,还能余下14万元左右由贫困户和村集体一起分红。
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州立足“两不愁”要求和自身优势,对应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多元增收产业。深化“旅游+扶贫”模式,围绕全域旅游“两环一带”布局,确立91 个旅游扶贫村,成立54个涉旅专业合作社,打造26个特色旅游乡镇和46个精品旅游村寨,开发20余个“名、特、精、优”系列旅游商品。深化“生态+扶贫”模式,扎实推进“绿化全川甘孜行动”,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深化“农牧业+扶贫”模式,围绕农牧业“一圈一带一走廊”布局,启动3个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加快建设6个州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深化“电商+扶贫”模式,依托“圣洁甘孜”品牌,发展“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深化“就业+扶贫”模式,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牧民。
甘孜州脱贫攻坚呈现良好格局我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总揽,以补齐全面小康社会短板为目标,全面加快甘孜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呈现出了“顶层设计日趋完善、探索创新成效显著、攻坚合力全面增强、发展短板逐步补齐、脱贫路子越走越实、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的甘孜脱贫攻坚良好格局。
编辑:文妞儿
羊奶果 四季草莓种苗 草莓 农业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