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黄怎么种?蒜黄种植能收几次?种植蒜黄什么时候能收获?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蒜黄种植季节及场地选择
蒜黄生长期短,对温度适应范围广,在12~30℃条件下均能生长。因此,秋、冬、春三季都可生产,大田、保护地及一般居室均能种植。在种蒜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根据实际需要,分期播种以供节日或不时之需。但萌发的种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生长愈快;故种植时应根据生产季节、外界气温变化,合理安排种植场所以调节蒜黄生长的小气候。一般8~9月高温季节生产,最好选择户外遮荫处或室内阴凉通风场所;冬季或早春外界气温低,种植地应选择向阳背风保暖处所或保护地内以维持较高温度。
二、蒜黄种植方式
蒜黄是利用大蒜鳞茎在黑暗条件下进行软化栽培。因此,生产蒜黄一定要遮光。
1、日光温室种植:利用日光温室冬季温和的室温进行种植。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地下式,即在温室靠东、西山墙处根据所需面积,下挖150~200厘米深的坑,坑中部留出一个高20厘米、能够供人操作的小高台。二是半地下式,即下挖30厘米深,整平池底,再用挖出的底土在池四周筑成30厘米高的埂。三是地上式,即在地面上用砖在畦面四周砌成高50厘米的埂,然后在顶部扎架上覆盖草苫遮光。
2、中拱棚种植:中拱棚的增温效果没有日光温室好,可在中拱棚内下挖50~60厘米深的池,池底铺10厘米厚的麦秸,上覆盖薄膜作为隔热层,上再铺设地热线,线与线间距4~5厘米,线上再覆5~6厘米厚的细沙。蒜池顶部棚架加盖遮光物。夜间棚外加盖草苫防寒保温。
3、井窖种植: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土质黏重、不易坍塌的地方挖窖。窖形似坛,即口小肚大。口小可减少外界低温影响,肚大可扩大种植面积。窖口直径0.7~1米,深2米以上。窖底平面呈圆形,直径大小随土质而定,土质疏松的直径可到2米,土质坚实的,特别是黏土地直径可扩大到3米,窖底中间留出直径60厘米、高20厘米的土台,便于操作。
三、种蒜选择
蒜黄生长所需营养主要来自大蒜鳞茎,因此,种蒜必须选用鳞茎大,分瓣少的优良白皮蒜品种。同时注意选择生长壮实、肥大、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鳞茎作种。夏末秋初早期生产时,还应注意选用休眠期短的品种。
四、种蒜处理方法
大蒜鳞茎有一定的休眠期,为了打破休眠,促进发芽,播种前要进行处理。方法是剥除鳞茎的外皮、基部茎盘以及蒜瓣的部分或全部蒜皮,以利水分吸收和气体交换。提早于8月播种的种蒜,还应进行0~4℃的低温处理。试验表明,经0~4℃低温处理20天的种蒜,在武汉地区,8月下旬播种,较对照提前出苗20天。此外,播种前还应用清水浸种一昼夜,使种蒜育分吸水,加速发芽。
蒜黄种植技术
五、播种方式
蒜黄多在保护地或室内生产,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播种时要尽量密植。种植时将蒜瓣一个挨一个的紧密地种植于畦中,蒜瓣间尽可能不留空隙。一般每平方米约用种14~15千克。种后随即覆盖3~4厘米厚的细沙土,浇一次透水,同时盖好遮光覆盖物。
六、管理技术
蒜黄主要是利用大蒜鳞茎贮存的养分转化形成鲜嫩的叶片供食用,所以管理的关键是适时适量浇水,控制好土壤湿度,促进叶片迅速生长。土壤过干叶片生长缓慢影响产品品质和产量。但在密闭条件下,如空气、土壤湿度过大,又常易发生腐烂现象。一般是种植后浇1次透水,维持较高的湿度,保证种蒜迅速出苗。以后可根据外界气温、土壤湿度、蒜黄生长状况,小水浅浇,不使湿度过高。收获前再适量浇水一次,既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又可为割收后的继续生长奠定基础。
七、收获
在温、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种植后15~20天,蒜黄高30~40厘米时,即可收割第一刀上市。间隔15~20天可收割第二刀上市。每次收割待伤口愈合后浇水,并随水施入0.5%尿素和0.05%磷酸二氢钾,浇水施肥后轻盖一层细沙土,促进下刀蒜黄的生长。一般可收2次。最后一次蒜黄收拔后,清床铺新沙准备栽下茬。一般1千克蒜种可产蒜黄1.2~1.5千克。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蒜 种植 技术 蒜黄 怎么 蒜黄 怎么 种 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