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喜欢生长在什么环境中?大蒜适应什么样的环境生长?多少温度适合种大蒜?大蒜在什么温度下生长最快?以下耕种帮种植网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大蒜生长对温度的要求
大蒜属耐寒性蔬菜,喜好冷凉气候条件,生长发育和产品器官的形成都要严格地受温度的控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通过休眠的蒜瓣,在3~5℃的低温下便可开始萌发。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6~20℃。30℃以上的高温对萌发起到抑制作用,所以秋季播种过早时,出苗慢、不整齐。幼苗期的适宜温度为12~16℃,能耐短期-10℃低温和长期的-3~-5℃低温。在冬季月平均最低气温-6℃以上的地区,秋播大蒜幼苗可以安全越冬,特别以4~5叶期的幼苗耐寒能力最强。
大蒜花芽和鳞芽分化都需要低温,花芽分化要求在低温下通过春化阶段。播种前将种蒜瓣在0~4℃低温下处理20~30天,或者播种后在10℃以下经过1~2个月,即可顺利通过春化阶段。通过春化后,在低温下花芽分化发育缓慢,在生长适温范围内花芽分化发育较快,高温会引起脱春化,阻碍花芽分化。大蒜鳞芽分化也要求低温的刺激,但没有花芽分化对低温的要求严格,只要在20℃以下的温凉条件下经过一段时期,就可形成鳞芽,但相对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刺激鳞芽的分化。在田间自然条件下,大蒜花芽和鳞芽的分化都是在冬春低温季节完成的。
大蒜蒜薹伸长和鳞茎的发育适宜温度为15~20℃,在蒜薹伸长期,即鳞茎缓慢膨大期,偏低的温度有利于叶片制造更多的光合产物和蒜薹的伸长,在鳞茎膨大盛期偏高的温度更有利于叶和叶鞘中的营养向鳞茎再分配。临近收获前,20~25℃的高温更有利于鳞茎成熟。但温度超过25℃,茎、叶逐渐枯黄,鳞茎增长减缓乃至停止。所以,无论秋播还是春播,即使播种期相差较大,而鳞茎的成熟期却相差很小,播种过迟必然导致蒜头产量下降。
大蒜鳞茎生理休眠期对温度等环境条件不敏感,但25℃以上的高温有利于休眠状态的维持30℃左右的高温可使鳞茎长时间地保持休眠状态。相反,低温则有打破休眠的作用。长期20℃以下的低温可逐渐打破鳞茎休眠,10~15℃的低温打破休眠效果显著,5~10℃的低温,可更快地打破鳞茎休眠。
二、大蒜生长对光照的要求
大蒜为长日照植物,在12小时以上的日照和15~20℃的温度下,茎盘上的顶芽即转向花芽分化迅速抽薹。蒜薹的发育,除受温度、光照影响外,还与营养条件有关。如种瓣太小,土壤瘠薄,播种过晚,密度过大,肥水不足等,都有可能形成无薹蒜或独头蒜。另外大蒜头的形成要求长日照。一般品种在短日照下,只分化新叶而不能形成鳞茎。但亦有早熟的品种对光周期要求不太严格。
在大蒜花芽未分化前,须具有一定的同化面积,为花芽分化奠定物质基础。不然,栽培后不久即遇到高温长日照,植株叶数少且叶小,同化功能低,营养物质积累不足,影响鳞茎生长发育。因此,春播大蒜要尽量早播种,延长营养生长时期,提高幼苗植株营养水平。秋栽的青蒜,应适当早播,延长短日照时期,可提高产量。大蒜在日照12小时以下的温暖环境下不能形成鳞茎,但都适合叶片的生长。所以以生产青蒜供应市场时,应在秋季提早播种,或在11至12月份播种,在长日照来临前采收青蒜,才能获得高产质优的青蒜产品。
如低温反应敏感型品种对日长的适应性较强,在12~16小时日长下鳞茎均发育良好,在8小时短日照下鳞茎仍可正常发育。低温反应中间型品种,在中纬度地区自然日照长度下,鳞茎发育良好。低温反应迟钝型品种在12小时的日长下,一般不能形成鳞茎,只有满足16小时的长日照才可形成鳞茎,对日照时数要求极为严格。所以,大蒜引种时首先必须了解被引品种的光周期特性和引种地的光照情况,防止盲目引种。
三、大蒜生长对水分的要求
大蒜叶片属耐旱生态型,但根系入土浅,吸收水分能力弱,所以在营养生长前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过干。特别是在花茎伸长和鳞茎膨大期,应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土壤过干。特别是在花茎伸长和鳞茎膨大期,需要较多的水分,要求土壤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到鳞茎发育后期,应控制浇水,降低土壤湿度,以促进鳞茎成熟和提高耐藏性,以免因高湿、高温、缺氧引起烂脖(假茎基部)散瓣,蒜皮变黑,从而降低品质。
大蒜叶片呈带状,叶面积小,表面有蜡质,为耐旱生态型。但由于根系小,根毛少,所以大蒜对水分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大蒜在播种后出苗前,保证水分供应,才能出苗整齐。如果栽蒜的地块耕得浅,水分不足,致使土壤下层坚硬,并且播种时覆土又过浅,蒜母就要“跳瓣”,造成缺苗,这是由于大蒜发根时成束立着长,蒜母被“顶”出土面,可因根际缺水干旱而死。这时就要浇一次水,将蒜母重新栽入土中,再覆一次土。大蒜幼苗时也要注意保证土壤水分的供应,否则,早春由于干旱,土壤水分大量蒸发,造成缺水妨碍幼苗生长,致使大蒜第一至第四片叶提前黄尖。因此,播种后应及时覆盖一层稻草,浇水保湿。但幼苗时也不要浇水过多,以免引起蒜母湿烂。
大蒜在叶片旺盛生长期需要较多水分,所以在这个时期要多浇水,催秧催节催蔓快长,以促进植株和鳞茎生长。在鳞茎发育期,需供大量的水分催头快长。农谚说“要吃蒜,泥里拌”,就是说在鳞茎膨大期必须充分满足水分供应,鳞茎才能较少承受土壤压力,养分才能顺利地运输到产品器官中去。在鳞茎已经充分膨大即将收获时,需节制供水,以促进蒜头老熟,提高蒜头的质量和贮藏性。
大蒜生长发育对土壤和养分的要求
四、大蒜生长对土壤的要求
大蒜根系吸收力较弱,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适宜在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保水、排水性能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中栽培。沙土虽然疏松,但易漏水漏肥;黏土虽保水保肥,但通气性和排水性差。在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良的土壤中种蒜,鳞茎成熟后易发生散瓣和烂瓣现象。
大蒜喜微酸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5.5~6,土壤过酸根端变粗,过早停止伸长;土壤过碱则种瓣易烂,小头和独瓣蒜增多,降低产量。
五、大蒜生长对养分的要求
大蒜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因大蒜的根系吸水、吸肥力较弱,所以应将大蒜栽种在土壤疏松、有机质丰富的砂壤土上。土壤瘠薄、有机质少、碱性大、早春返碱的地块不宜种蒜。由于大蒜苗期需要的营养主要由蒜瓣供应,故苗期不需施用速效肥料,而用迟效性的农家肥作基肥,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为主。基肥必须充分腐熟,而且要捣碎、过筛,施用时与土壤充分掺匀。如果基肥中有生粪或没有腐熟,容易“烧坏”蒜母。大蒜施肥应以氮肥为主,氮、磷、钾齐全。大蒜在叶片旺盛生长和鳞茎膨大的前期和中期,都需要较多的营养。所以在这个时期一定要肥水供应充足,以保证植株长得旺,蒜头得以充分发育、膨大。给大蒜施用磷钾肥,如草木灰、土杂肥等,都能增产,可在整地时或苗期施入。根据大蒜根系弱而需肥多的特点,给大蒜施肥时应勤施薄施,并且肥后跟水,以利根系吸收。
大蒜喜氮、磷、钾全效性有机肥料。增施腐殖质肥料,可提高大蒜产量。一般每亩施肥量,氮8.6千克,磷7.4千克,钾8.6千克。幼苗初期,主要依靠种瓣内贮藏的养分,对土壤中的三要素吸收量很少。大蒜对矿质营养的要求较高,形成1000千克产品需从土壤中吸收14.83千克氮、3.53千克磷、13.42千克钾,吸收比例为4.2:1:3.8。在中等肥力土壤中,大蒜的氮、磷、钾的最佳施用量为26、19.5及24千克/公顷。
到了叶片旺盛生长期和鳞茎膨大中期,根茎叶生长繁茂,同化和吸收机能进入盛期,总的吸收量逐渐达到最高值。到鳞茎膨大后期,植株趋向成熟,茎叶逐渐干枯,根系老化,对土壤营养吸收能力则相对减弱。在鳞茎膨大期应适量追施氮肥,过多则易导致鳞茎散裂。土壤中含硫较多,可以增加鳞茎中硫化丙烯的含量,辣味增强。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大蒜 种植 技术 对 环境 有 什么 要求 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