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生姜需要多少肥料?用什么肥料做生姜追肥最好?种植生姜什么时候需要追肥?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生姜生长需肥量
姜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以满足生长需求,其中以氮、磷、钾、钙、镁吸收量最多,作用最大。每生产1000千克鲜姜产品约需吸收氮6.34千克、磷0.57千克、钾9.27千克、钙1.30千克、镁1.36千克。姜全生育期中吸收钾最多,氮次之,镁、钙、磷依次减少。矿质养分在体内分布亦有一定规律,除钾、钙外,氮、镁均以在根茎中分配最多。
二、生姜生长需肥规律
姜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养分的吸收是不一样的。苗期生长慢,生长量很小,需肥较少。植株形成三股杈,进入旺盛生长期后,生长加快,茎叶茂盛,需肥量明显增多。据试验,莱芜片姜幼苗期对氮、磷、钾吸收量,只占全生长期总吸收量的6%~7%,旺盛生长期的吸收量占总吸收量的93%~94%。因此,旺盛生长期追肥是十分必要的。姜全生长期吸收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略低于钾肥,磷肥吸收量约为氮肥和钾肥的25%。叶片吸收氮肥最多,钾肥居中,磷肥最少。茎秆和叶片不同,吸收钾肥最多,氮肥居中,磷肥最少。根茎吸收钾、氮素较多,磷素较少。所以根茎迅速膨大期,要供给充足的氮肥和钾肥。
姜为浅根性作物,能够伸入到土壤深层的吸收根很少,吸肥能力较弱,因而对养分要求比较严格。另外,姜分枝较多,植株较大,单位面积种植株数也较多,生长期长,所以全生长期需肥量较大。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姜的不同器官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在种类、数量上都有较大差异。一般氮供应充足时,植株健壮,地下根茎膨大快,姜组织细嫩,产量高;氮缺乏时,植株矮小,叶片黄绿,老叶易脱落,植株早衰,地下根茎小,肉质茎中纤维多,味辛质硬。磷在姜生育前期,能促进幼苗和根系的生长,后期增施磷肥,能促进地下茎提早膨大,增加姜油酮和纤维素的含量。姜是蔬菜中需钾最多的种类之一,钾肥充足时,促进地下根茎膨大,植株抗病性强,根茎耐贮存;缺钾时叶片变红,易干枯脱落,根茎皮厚肉粗,膨大不良,产量低。姜在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还需要适量的硼、锌、锰等微量元素,增施微肥,可有效提高姜的产量。
生姜施肥方法
三、生姜施肥方法
1、基肥:姜根的系浅而分枝少,吸肥能力弱,但耐肥能力强,增施基肥是大面积高产的关键。基肥的施用有两种:一种是施“姜在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的同时,还需要适量的硼、锌、锰等微量元素,增施微肥,可有效提高姜的产量。
因为姜根系浅而分枝少,吸肥能力弱,但耐肥能力强,增施基肥是大面积高产的关键。
基肥的施用有两种:一种是施“盖肥”,即先排姜种,在种姜上覆一层薄土,然后每亩铺盖牛粪4000~5000千克,或腐熟的优质厩肥3000~4000千克;一种是结合开沟施基肥,亩用豆饼100千克,腐熟厩肥4000~6000千克,草木灰50~100千克,硫酸铵20千克,施于沟的南侧,粪土混匀,即可播种。
2、姜发芽期幼苗生长量很小,主要依靠种姜的养分生长,从土壤中吸收氧分极少,因此不需要追肥。
3、在姜幼苗期第一次追肥,此时植株生长量小,需肥量不大,但生姜幼苗期较长,为使幼苗健壮生长,通常在苗高25~30厘米并具有一个或两个小分叉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称为“壮苗肥”,结合浇水冲施二次肥,间隔10~15天,每次每亩冲施高氮复合肥15~20千克,为提高产量打下基础。
4、在姜苗处于三股叉时期,进行第二次追肥,此次追肥对生姜产量形成施肥重要,称为“大追肥”,是获得丰产的关键。这次追肥一般在立秋前后结合拔除姜草或拆姜棚来进行,要求开沟亩施生物有机肥40--80公斤,复合肥50--80公斤,与土壤混合后施入沟中覆土浇水,这样可使植株健壮,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块茎生长。
5、第三次追肥,9月上中旬,此时姜苗具有6~8个分叉,是根茎迅速膨大期,一般每亩施用氮钾型复合肥25~30公斤,促进光合作用产物向块茎运输,促进块茎迅速膨大。
6、微量元素肥
锌肥和硼肥通常可作基肥或根外追肥施用。在缺锌姜田作基肥时,一般每亩用1~2千克硫酸锌,与细土或有机肥均匀混合,播种时施在播种沟内与土混匀即可。如作叶面喷施,施用范围为0.05%~0.3%,以0.1%较为适宜,可分别于幼苗期、发棵期、根茎膨大期喷施,共喷3次,效果较好。在缺硼地块施硼作基肥时,每亩可用硼砂0.5~1千克,与有机肥或细土拌匀,施入播种沟中,与土均匀混合。硼肥作基肥有效期一般为2~3年。叶面喷施硼肥常用浓度为0.05%~0.1%,即每亩用50~70升硼砂溶液,于幼苗期、发棵期、根茎膨大初期或中期喷施。施用硼肥时,应严格掌握用量,以免施用过多造成毒害。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生姜 种植 技术 如何 施肥 种植 生姜 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