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马铃薯为什么要盖地膜?种植马铃薯盖地膜有哪些作用?马铃薯盖地膜增产的原因是什么?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增温
马铃薯的生长条件必须以一定的温度为条件。外界温度的变化,必然影响到内部的生理变化和产量与品质。因此,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是作物早生、快生、促进增产的主要原因。运用这一原理,创造适合马铃薯根部发育的良好土壤温度,达到早熟、优质和高产的目的。覆盖地膜后,白天塑料薄膜的透光率很高,太阳辐射的光能透过薄膜而直接投射到膜下的地面上,把光能转化成热能量,地膜上凝结的露珠可以阻隔长波通过因而地面升温。同时,由于多贮存的乱流或平流送给贴地气层的一部分热以及水分蒸发而带走的一部分潜热被保存下来,并向下层土壤疏松,因此地膜下面各土层的温度都高于露地。夜间,将这些多贮存起来的热量,不断地疏松给膜内的地面,减缓了覆膜地面温度的下降速度。此外,由于夜间低温,因此夜间膜内地面温度和各层土壤温度也均高于露地。根据记录,马铃薯从播种至出苗期覆盖地膜后0~20厘米不同土层的日均地温比露地增加0.6~4.7 ℃,出苗至封垄前10厘米土层地温平均增温1.9~3.6 ℃,覆盖地膜的有效积温也明显增多。
二、保水
土壤水分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水分在土壤存在和运动的状态,不仅直接影响作物的生育,而且影响土壤本身的化学、物理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地膜覆盖是土壤表面设置1层不透气的物理阻隔,使土水分垂直蒸发受到直接阻挡,切断了土壤水分同近地气层的水分交换通道,迫使水分在膜下循环和横向蒸发,使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减缓,从而提高了土壤水分的利用率。地膜覆盖的土壤含水量经常保持在70%左右,为农作物根系吸收水分、养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三、保持土壤疏松
地膜覆盖后,一方面由于明显改善了土壤的水热状况,因而引起了一系列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有利于土壤水、气、热的协调,促进根系的发育,确保根系正常生长,增强根系的活动;另一方面,土壤覆盖后,使土壤表面避免风吹、雨淋的冲击。减少中耕除草、施肥、浇水等人工和机械操作的程序,能够使土壤保持良好的疏松状态,有效地防止板结。地膜覆盖后,土壤微生物增加,促进了土壤养分的转化,从而加速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作物对有机质的利用率,以培养和维持地力,发挥覆膜的最大增产效应和作用。
马铃薯覆盖地膜的好处
四、减少病虫草害
马铃薯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生态环境。因为马铃薯地膜覆盖后,生育进程加快,根系发达、枝叶旺盛,体内营养高,能够抑制病害的循环侵染和传播速度。同时,通过覆膜,马铃薯出苗早、生长快、成熟早、缩短了病虫害的危害时间,减轻危害程度。但是地膜覆盖后,地温高、湿度大,易于病菌传播。因此,要注意种薯的选用和处理工作,否则将会影响覆膜的增产效果。农田中的杂草既消耗土壤中水分和养分,又与农作物争空间、争光照,而且诱发病虫害,严重阻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覆膜后,土壤表面的高温和通气不良,可抑制杂草生长,防治效果一般在60%~70%。但如果覆膜不严紧,有孔隙,不仅难以抑制杂草,相反,土壤水、热状况好,杂草生长更旺,可把地膜顶破,严重影响覆膜效果。为了提高除草效果,在注意覆膜质量的同时,播种前使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才能提高防效。
五、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
地膜覆盖后增加了土壤温度和有效积温,充分满足了马铃薯生长发育对热量的要求,播种后能早发芽、早出苗,使马铃薯均表现为叶多、叶大、叶色深绿,根茎粗壮,生长势强,因而加快了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进度,各生育期相应提前,可以提早成熟。
六、促进根系生长和块茎膨大
地膜覆盖栽培,使土壤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对马铃薯根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系数量、长度等各项指标明显增多,根系分布范围广。根粗、匍匐茎增多,生长速度快,吸收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增强,为早熟增产打下了基础。马铃薯块茎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块茎生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马铃薯产量的高低。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6℃~18℃,温度低于2℃和高于29℃时,块茎停止生长,如种植地区温度低于马铃薯地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应该用地膜覆盖的增温效应,以弥补有效积温的不足,满足马铃薯块生长发育对温度的需要,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耕种帮提醒:采用地膜马铃薯栽培种植,产量明显提高,根据试验、示范、推广表明,覆膜马铃薯平均产量比未覆膜的增产率达11.5%。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马铃薯 种植 技术 盖 地膜 有 什么 好处 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