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育苗移栽有什么优点?棉花育苗移栽具体的作用是什么?棉花采用育苗移栽有哪些好处以下耕种帮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利于争取“五苗”
五苗即早苗、全苗、齐苗、匀苗、壮苗,是夺取棉花高产的基础。
早苗是早发、早熟的前提,但早苗并不等于早发。早苗即能够达到“伏前开花、带桃入伏”要求的棉苗,这样的苗才可以称得上早苗。
全苗是合理密植的基础,也是高产和稳产的前提。如果棉田严重缺苗缺垄,虽经移苗补全,但会形成大苗欺小苗,使阴脚苗增加,少结桃或不结桃。因此,全苗对于棉花获得高产尤其重要。
齐苗是指棉苗大小一致,没有大苗欺小苗现象。棉苗生长整齐一致,棉株大小均衡,棉株相互之间结铃数差异较小,有利于大面积平衡增产。
匀苗一是指棉苗素质匀称,二是指间距一致,相互之间影响较小。
壮苗早发是高产稳产的基础,同时也是单株多结铃、结大铃的重要条件。壮苗棉株比弱苗棉株结铃多,铃重大,对提高产量和增进品质都是十分有利的。
营养钵塑料薄膜覆盖育苗能有效地控制苗床温度和水分,便于集中管理,可以满足棉子发芽、出苗所需的水分、温度条件,不仅出苗早,而且苗全、苗壮,为棉花早熟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光和利用率
营养钵育苗是将棉种播在营养苗床上,经过1个月左右时间,棉苗长有3~4片真叶时移栽到大田,使生长期前移了1个多月时间。棉花苗期在育苗床上度过,不受间作作物的影响,有利培育壮苗。棉苗移入大田后,夏熟作物已临近收获或已收获,共生期短,对棉苗发育影响较小。同时,这阶段的气候条件对棉苗的生长发育特别有利,能促使棉苗顺利地现蕾、开花。
三、提高土地利用率
试过调查育苗移栽棉花比直播棉花平均增产20%左右。在粮棉两熟棉区实行粮棉连作,每亩可增加前作麦子75千克左右。麦套移栽棉的前作麦子土地利用率为50%以下,而麦后移栽棉前作麦子则满幅种植,从而使夏粮大幅度增产。
四、利于培肥土壤
冬绿肥茬实行棉花育苗移栽,绿肥的生长期可以延长20~25天。每亩绿肥生长量可增加1000~1350千克。
如长江流域棉区实行麦(油)后移栽棉,前茬麦子由条播改为满幅撒播,相应地增加了土壤中的根茬残留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同时改套作为连作,为土壤耕翻创造了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能。
棉花育苗移栽的好处
五、减轻病、虫、草害
蕾期是棉花枯萎病发生高峰,由于麦后棉移栽迟,现蕾前后的生态条件不利于棉枯萎病的发生,因此,麦后移栽棉的感病情况明显较低。
长江流域棉区的麦(油)后移栽棉,一般在5月下旬移栽,可以避开一代红铃虫和二代盲蝽象等害虫向大田迁飞的高峰期。由于麦后移栽棉的前作铺地面积大,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瓢虫较多,麦收后向棉株迁移量相应提高,且麦后移栽棉避开了5月上中旬棉蚜的第一次迁飞高峰,因而棉田蚜量较小。此外,长江流域棉区的麦(油)后移栽棉具有抑制棉田杂草发生和生长的效应。
六、避免自然灾害
在长江流域众多的棉区实行稻棉轮作或水旱轮作,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稻棉双增产。然而稻茬第一年种植棉花时,因土质黏重,棉苗迟发。而到棉花开花后,气温高,土壤养分释放快,棉株易旺长迟熟。换茬时棉花由直播改为育苗移栽,则棉苗早发;同时稻茬土壤肥力高,又解决了移栽棉花易早衰的矛盾,两者相辅相成,在这样的棉区大面积推广育苗移栽技术后,棉花产量稳步增长。
如黄、淮、海平原地区的盐碱地与碱淤地棉田,常由于盐碱重和淤土整地保墒困难,棉花直播往往缺苗严重,很难保住全苗。重盐碱地氯化物在0.3%以上的也难立苗。这些棉田采用营养钵育苗,大壮苗移栽,不但能保证全苗和促进早发,而且能够获得高产优质。较好地解决了盐碱地、红黏土、淤土棉田不易保全苗的问题,把抛荒地变成了稳产高产的棉田。
七、节约用种
直播棉每亩用种需7千克左右,而育苗移栽棉每亩用种量为0.5~1千克。过去更换一个新品种需5年左右,而采用育苗移栽后更新一个品种只需2~3年。种植杂交棉是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一项重要途径,但目前人工制种产量低,杂交种数量少,成本高。采用育苗移栽技术,一钵一粒,0.35千克/亩种子即可。
八、利于错开其他作物茬季
棉花育苗移栽的用工主要在制钵和育苗上,但此时处于农闲季节,农村劳力充足而且工价又比较低。移栽时用工虽比较多,但也能和整个农业大田生产高峰期相错开。在稻棉轮作地区,麦行套栽棉花,可以在棉花移栽结束之后,再进行夏收和中晚稻的栽插。此外,育苗移栽棉花的移栽期弹性幅度比较大,对调节农活紧张的矛盾是十分有利的。
以上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棉花 种植 技术 育苗 移栽 的 好处 是什么